何 睦
刚才,我们学习了《中国纪检监察报》的2篇文章和1篇机关党建信息,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坚持系统思维提升派驻监督质效等内容进行了学习。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重点就政治监督“三化”学习心得进行交流。
一、对政治监督“三化”的理解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第一章第三条指出,派驻机构应当强化政治监督,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驻在单位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一具体规定,为我们开展政治监督提供了依据和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这一重要阐述,为我们开展政治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理解的具体化,就是具体到“两个维护”,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到哪里,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我理解的精准化,就是精准到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关键人、关键事和关键领域,关键人即“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关键事即党中央各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关键领域即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部门行业。我理解的常态化,就是常态到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构建清单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的监督闭环,确保监督常在、形成常态。
二、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好思路好做法
在材料五《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一文中,对政治监督“三化”分别进行了阐述,为我们理清了监督思路。其中具体化提到监督目标、监督任务、监督评价要具体,精准化提到要精准发现问题、分析研判、推动整改,常态化上要坚持全过程监督、全天候监督、“全周期管理”。同时,对如何深入观察驻在单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给出了办法,首先看态度,其次看行动,最终看效果,我们在开展政治监督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此外,在政治监督方法上,一本台账、两个重点、三种方式、四项机制的“1234”体系梳理的十分清晰,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结合省司法厅职能和实际,不断完善政治监督制度机制。比如组务会每季度对政治监督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在与厅党组联席会议召开前,做好数据整理、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基础工作,集体研究提出选题,争取厅党组积极支持。
对于机关党建这篇信息,我有两个比较直观的感受。第一,作者平时勤于积累、善于学习,第二部分一本台账、两个重点、三种方式的提法,充分借鉴了纪检监察报的文章内容,又巧妙融合了本单位的具体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点感受是作者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较强,用三聚焦三着力统领全文,每部分又都有三个小标题,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反观我在日常材料撰写过程中,组长也时常告诉我观点不够鲜明,提升凝练不足,感觉就像是工作的堆积,读后找不到中心、抓不住重点、记不住内容,下一步需要尽快强化材料撰写能力。
三、下步开展政治监督的打算
我们驻厅纪检监察组作为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司法厅的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要尽快制定涵盖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回头看”等的政治监督方案,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对司法行政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要突出责任落实,督促厅直属系统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自觉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政治监督;要突出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监督,督促加强“两局”纪委对同级党委和下级党组织的政治监督,推动上级一把手抓好下级一把手,破解对一把手监督难题;要突出日常监督,用好咬耳扯袖、谈心谈话等方式方法,加强常态化监督和政治生态研判,充分发挥日常监督的政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