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贵委在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学院的提案》(第718号提案)收悉。我厅根据工作职能,就其中涉及“高水平建设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落实措施。现答复如下:
一、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
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按照法治平台建设和法律产业聚集并重的建设理念,以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司法部“三个中心”、最高检“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等高级别的司法审判资源及国际合作组织为核心平台,以商事诉讼、仲裁、调解、域外法查明、公证以及司法交流合作为核心功能,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与经验探索,构建功能齐全且有效衔接、全生态链的“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体系。示范区的目标是以服务中欧班列、国际贸易等“一带一路”对外开放业务为抓手,为涉外企业提供投资预警、风险评估、纠纷解决等商事法律服务,推动陕西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一带一路”具有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地。
二、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运行情况
(一)法治平台建设方面。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司法部“三个中心”、最高检“一带一路”检查研究基地、省高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灞桥法院自贸区法庭等项目入驻示范区以来运行良好,政法领域“国字号”涉外法治平台逐步夯实,区内国际商事纠纷领域的多级审判体系架构基本建成。陕西法网上的示范区线上国际商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成为示范区的重要服务窗口,运行良好,效果显著。2023年平台访问人数510万次,智能解答法律咨询3400件,在线预约法律服务792件。
(二)法律业态聚集方面。以法治平台建设为基础,引进了北京大成、上海段和段、上海中联等知名律师事务所和西安仲裁委、中国贸仲丝路中心等知名仲裁机构,法律产业的规模化聚集效应初步形成。与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等5家最高法域外法查明平台机构和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要素体系进一步完备。落地上海段和段律所总部发起成立的全球律师人才培训中心、广东海埠律所总部发起成立的陆港商事调解中心等民非机构,示范区泛法律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示范区在全域范围内形成了“10分钟”法律服务生态圈,区内企业主体能就地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法律咨询服务,有效提升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体验度。
(三)交流合作与宣传推介方面。联合最高法、司法部、中国贸促会等部委和中央单位,先后举办了最高法“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建设暨示范区发展研讨会、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商事法律服务分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等20余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规格法治交流活动,搭建起了丰富高效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交流合作机制。今年以来,示范区积极联合省市有关政法单位、省市贸促会、入区机构等,举办西安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系列座谈会、“走进高新区”域外法查明实务培训交流会等专项法企对接活动10场,反响良好,初步构建起了常态化法企双向交流机制,推动实现法律服务供需端的有效衔接。
(四)示范创新探索方面。积极探索符合国际先进理念的机制创新,如组织协调中国贸仲丝路中心、西安知产法庭等入区机构,结合具体案件,成功探索“诉调对接”模式在快速解决知识产权涉外纠纷案件中的应用,有效发挥“一站式”平台的机制优势。此外,联合中欧班列平台公司开展以二手车及新能源车出口为切入点的中欧班列法律服务保障机制研究,围绕标准化合同条款、承运人风险规避、境外证据保全等内容,采用“以案释法”的形式,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切实发挥好护航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作用。
三、下一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厅将把718号提案相关内容纳入示范区建设之中,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强化推进措施,不断提升示范区服务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改革开放的能力水平。
(一)优化法治平台空间布局。目标是建设物理聚集效果更显著、多级共建机制更明确的国家级法治平台项目核心聚集区。一是整合梳理示范区项目大楼可供使用的空间,按照科学规划、集约节约的原则合理布局高级别法律服务资源,最大化提升核心聚集区形象。二是开展示范区“双聚集”建设,将西安仲裁委所在楼宇打造成知名市场化法律服务产业集群,做好西安仲裁委改制及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等工作。三是加强省市政法部门对接,推动完成公安部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心局陕西联络处西安办公室的搬迁入驻工作,进一步配齐政法全要素。
(二)强化法律服务要素集成。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的“一站式”高品质法律服务标杆区。一是继续做好示范区线上服务平台的运营维护工作,切实发挥线上平台窗口作用。同时,做好线下实体化国际商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谋划和建设工作,探索搭建示范区兼具宣传展示和实体化服务功能的总窗口,力争建设覆盖商事法律服务全流程的法律“政务中心”。二是补齐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要素缺项,在持续强化以律所为主导的法律产业聚集的同时,支持引进国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国际知名仲裁院及调解组织入驻设立分支机构工作。三是打通示范区内各要素间的业务联通机制,每个月定期召集各入区机构召开业务联席会议,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实现业务联动、案源共享,力争今年形成1—2件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创新示范案例。
(三)提升示范区招商引资质效。目标是以律所为主导的示范区法律产业数量和效益实现新飞跃。一是重点围绕西安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特别是新落地西安的知名机构,每2个月举办一次“律所走进示范区”等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年内新落地2家规模化的品牌律所。二是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设计,在已有的人才和运营奖补政策基础上,结合各机构发展实际需求,搭建高效畅通的业务对接渠道,确保机构“引得来、留得住”,进一步提升示范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结合现行税收政策的区级留成改革倾向,调整奖补方向,重点在高端法律人才引进、业务创新、机构落地等方面予以扶持奖励,引导业务需求和案源在示范区落地聚集。
(四)加强示范区品牌宣传。目标是打造宣传矩阵,提升示范区在全省范围的使用率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一是持续开展法企交流活动,每季度开展2次“示范区走进各开发区”“主动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向高新、经开等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区域和各类涉外企业推介示范区,打响品牌知名度,真正发挥示范区服务全省的职能和作用。二是支持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承办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高峰论坛、大型活动、常规性培训。联合中国贸促会等机构,举办“2024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论坛”等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高级别法律论坛活动,全力提升示范区品牌知名度、品牌影响力。三是丰富示范区品牌宣传要素,完成示范区logo标识、展示空间设计,制作宣传片,全方位营造示范区法律空间氛围。
希望贵委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
陕西省司法厅
2024年7月11日
(联系人:王文辉 87290047 1357193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