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基层动态
点亮小镇“平安灯”
​——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创新“三融五联”调解机制侧记
时间:2025-04-22 16:19
来源:西部法治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西部法治报2025年04月12日08版

3月24日,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对一起调解案件开展回访。

岭丰村一组村民陈某与焦某相互递着工具修缮着排水槽。此前,两户村民因房屋滴水问题引发激烈冲突。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村调委会启动“三融五联”调解机制,通过“屋檐下讲法理”“院落里算账目”“树荫下话乡情”三轮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在回访中,工作人员欣慰地发现,通过调解不仅解决了采光受阻和墙面发霉的问题,还让两家恢复了往日的来往。这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正是小岭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在乡村的生动实践。

陈某与焦某两家相邻,陈某家屋檐下搭建着焦某的车棚。陈某在翻修房屋时,将屋顶彩钢瓦延伸至屋檐外,本意是改善居住条件,却导致雨水顺延展部分滴落至焦某的车棚顶部,并渗入陈某家的墙面,造成墙面发霉、采光受限。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矛盾激化。

得知此情况后,小岭镇政府党委迅速启动“三融五联”机制,整合镇司法所、派出所、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成立专项小组上门调解。“必须实地看清楚才能定责!”调解组首先开展现场勘验,观察屋檐长度、滴水范围、采光受影响程度等。

“法律是底线,乡情是纽带。”司法所工作人员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88条,明确指出相邻权人应合理处理排水、采光等问题;村干部则搬出“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回忆两家过去的互助情谊;派出所民警从治安角度剖析矛盾升级的风险;驻村工作队提出折中方案——陈某将彩钢瓦超出部分缩短与屋檐平齐,焦某则将车棚向外挪留出采光距离。

经过3个小时的“法理+情理”疏导,双方最终达成共识:陈某承诺整改,焦某同意将车棚向外调整扩大采光空间。一份涵盖责任分工、整改期限的《调解协议书》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订,为纠纷画上句号。

此次纠纷的高效化解,源于该镇近年来探索的“三融五联”调解工作机制。“三融”指资源融合强合力,整合司法、公安、村委、驻村力量,建立“信息互通、协同处置”网格,打破部门壁垒;方法融合促共赢,以法律为纲、乡情为线、技术为桥,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结合;程序融合保长效,推行“勘验—定责—协商—签约—回访”全流程管理,确保协议落实到位。“五联”指部门联动、网格联防、乡贤联调、法律联宣、问题联治,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去年以来,该镇已通过此模式化解宅基地、邻里纠纷32起,调解成功率达95%。

小岭镇党委书记孙贤政表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介入’。我们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把法治元素融入乡土文化,让矛盾化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一檐之隔,曾让两家人反目成仇;一场调解,却让法治的阳光照进乡间。小岭镇用“三融五联”机制证明:基层治理现代化,既要守住法律底线,更要扎根乡土人情。当“法理”与“情理”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和谐底色将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