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一件源于买卖合同而诉诸法院的纠纷正在调解中。经过西安市天平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这起持续了2年的买卖合同纠纷,终于画上句号。这是西安市司法局推动商事调解工作、多元化解商事纠纷的一个剪影。
先行先试探索商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在投资贸易、金融证券、保险、工程承包、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矛盾纠纷逐渐凸显。诉讼解决方式周期长、程序多、当事人时间精力耗费多。如何通过调解方式,便捷高效解决商事争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推进诉源治理,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商事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今年以来,西安市司法局按照省司法厅商事调解试点部署,在之前先行探索商事调解的基础上,指导设立了西安市天平商事调解中心、西安市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2个商事调解组织,并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探索实行市场化收费,推动商事调解组织参与投资贸易、金融证券、保险、工程承包等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府院联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加强工作支持,西安市司法局持续加强协调,会同西安市中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试点步伐,从诉前委托、司法确认等方面强化支持,由司法行政机关推荐、法院将商事调解组织纳入特邀调解名单,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引导商事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商事调解。
8月1日下午,在西安仲裁委会议室,一场由10余家投资企业与商事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之间的业务推介会,正在热烈进行。参会的企业负责人热情高涨,就如何通过非诉讼渠道解决企业纠纷,与参会的商事调解机构展开热烈讨论。一名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天这个座谈会太及时了!几家商事调解机构现场介绍了商事调解的优势,让企业对依法化解投融资领域的矛盾纠纷充满了信心。”
案调事了解决当事人后顾之忧
为充分发挥商事调解在高效化解商事纠纷、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优势作用,西安市司法局在商事调解试点工作中,引导西安市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落地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立足涉外商事纠纷调解业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40余名境内外专家学者、律师等担任商事调解员(包括11个国家、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专家调解员),储备优秀涉外商事调解员力量,主动融入示范区建设。
为拓展商事调解协议执行方式,西安市司法局还积极搭建商事调解组织与公证、仲裁机构对接平台,探索“商事调解+公证赋权+仲裁确认”路径。目前,2家商事调解组织已分别与市公证处、西安仲裁委对接业务,对调解成功且符合办理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条件和仲裁确认的案件,引导向公证、仲裁机构依法申请办理的有关事宜进行筹备,力争达到消除当事人的后顾之忧、“案结事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