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工作动态
弘扬法治精神 彰显法治力量
​——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2024年度法治事件”聚焦
时间:2025-07-08 16:05
来源:省委依法治省办    组 稿 / 西部法治报  记 者 / 梁 爽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西部法治报 2025年07月08日08版

编者按

7月3日,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暨“2024年度法治事件”发布,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彰显法治力量,讲述法治领域先进典型故事,展现陕西在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成果。“2024年度法治人物”,尊崇法治、践行法治,积极投身更高水平的法治陕西建设;“2024年度法治事件”,每一件都为推动法治陕西建设积累了鲜活的实践经验。西部法治报今日聚焦“2024年度法治人物”和“2024年度法治事件”,纵览陕西法治建设的成果,感受法治人物的风采。

2024年度法治人物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 豪

北京市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

深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重要实践,研究融合中亚区域政治、经济、法治规则,以专业的涉外法律服务素养和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成为推动陕西涉外法治领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活样本,为构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新秩序彰显智慧与担当。

张 旭 

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情报指挥中心主任

创新探索以大数据、大研判、大应用为发展方向,加强对经济犯罪相关数据的搜集、研判、分析,为案件分析和线索扩展提供情报支撑,让数据“说话”。持续组织开展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猎狐”专项行动,实现引渡案例零突破。

张树峰 

安康市岚皋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一枚检徽,两面担当。30年间,率队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百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追诉1000余名犯罪嫌疑人,扶起120个破碎家庭,重塑189段人生轨迹。创新“线上监管+简化审批”模式,助社区矫正企业主纾困,保32个家庭生计,案例入选全国“精品”。

陈勤莉

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西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

依托“勤莉调解工作室”打造集人民调解、党建、生活于一体的“红色会客厅”。创新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行动,探索打造“党建+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总结出“网络排查、五心化解”工作方法,以小区为单位完善社区调解网络,将调解员及纠纷信息员置于网格中,及时准确地了解社区矛盾纠纷信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最短时间内化解。

周苏鹏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

在省检察院支持下,牵头成立国内首个省级未检社会支持体系理论研究基地;设计搭建符合我省实际的未检司法社工规范化管理模式,列入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和全国《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完善和推广“一站式”办案、“检学研”结合、“检察机关+青少年社会组织”等工作机制。

赵旭峰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巡察组组长

坚定法治信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将法治精神深植于企业血脉之中。携手全国人大代表宁启水,共同为山村小学宣讲宪法,创作短视频《开学第一课》,在全国能源行业“我与宪法”微视频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主持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合法合规审核工作方案等关键文件,助力公司获评国网公司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标杆企业。

韩海军 

榆林市医疗保障基金安全防控中心主任 

在全国率先将“药品追溯码”从药品安全管控领域延伸到医保基金使用监管领域。药品追溯码是查处假药,治理药品倒卖、回流以及串换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凭借,为数据赋能打击欺诈骗保和提升药品精准管理填补了空白,对维护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医保基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舒洪水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 

坚持不懈推动刑法学、反恐法治、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在反恐制度健全、国家安全事务建言献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刑事法与反恐法视域下的社会危险性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20项,10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优秀证书、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

樊九平 

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 

总结推出“五心十法”调解模式,即“忠心、热心、细心、耐心、公心”五心和“换位思考法、亲情感化法、扬长避短法”等调解十法,为乡亲评理说事23年,化解纠纷2000余起,被群众称作“樊公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通过拉家常的形式,引导当事人把纠纷的过程说清楚、说透彻,以便全面、客观掌握矛盾纠纷的细枝末节,真正实现“事心双解”。

魏 斌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法院陈杨寨人民法庭庭长 

扎根基层30载,架起民心沟通桥。积极探索审判机制改革,建立“类案专审+繁简分流”机制,制定标准化审理模板,普遍采用简易程序,大量适用简化文书,实现案件的高质高效审理。积极探索“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组建“效率型”审判团队,约15%的案件分配到承办法官手中时仅需出具结案文书,有效减轻了法官办案压力。

2024年度法治事件

1“执破融合”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将办理“执转破”案件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结合,能动统筹个案与多案债权保护,稳慎协调个案与概括执行,通过破产重整、预重整、破产和解等程序,“一揽子”解决资不抵债被执行企业所有债权债务,帮助危困企业“涅槃重生”,促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2以检察“双进”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深化“线上进入城乡社区,线下进驻综治中心”检察“双进”工作,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基点,突出抓载体、抓平台、抓融入、抓信访、抓办案、抓人员、抓关键等7个重点,畅通线索渠道、拓宽监督案源、适时宣传法治,将法律服务触角实质性延伸到基层,将检察院“摆”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检察为民“最后一公里”。

3深入推进派出所执法规范“百千工程”建设

陕西省公安厅实施派出所提档升级“百所示范、千所提升”工程,在派出所建设标准化、责任清单化、发展智慧化上持续发力,2024年超额完成百所建设任务,全省78%派出所达到示范标准,全省公安民警工作意识、工作能力、工作标准及派出所打防管控、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4不动产登记优化环境暖民心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陕亮登”特色服务品牌,加快建设“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全省实现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事项上线、全流程运转、全区域点亮,有效满足企业和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需求,取得群众满意、企业称赞、社会认可良好效果。

5以“三大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陕西省信访局以制度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综治中心功能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省级“5+6”、市级“4+6”、县级“3+6”制度体系,开发纵向省市县镇四级全贯通、横向相关部门单位全覆盖统计系统,推动信访工作“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全方位法治化。2024年7月,全国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在陕西召开,经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央信联办、国家信访局充分肯定。

6“两行动、两措施”创新打造政法护航高质量发展西安样板

西安市委政法委创新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信访问题化解攻坚专项行动,出台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十条措施,以“小切口”撬动大服务,清理了一批涉企挂案、建立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三类台账、六个清单”、推动打造集政务、商务、法务、服务“四位一体”法律服务高地,回应了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

7“四个一”模式推动市场监管执法标准化建设

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建立一套标准、规范一套程序、健全一套机制、建强一支队伍的“四个一”模式,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工作初步显现出队伍作风能力、执法办案效能、群众满意率“三提升”和行政复议纠错率、行政诉讼败诉率“两下降”的明显效应。

8“1133”工作模式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莲湖经验”

西安市莲湖区司法局创建为社区选聘1名专职法律顾问、1周开展1次法治活动、法律顾问工作3级监督、出台3项制度保障的“1133”工作模式,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小切口”改革入手,不断探索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作用,在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相关工作被中央及省市相关媒体报道140余次,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莲湖经验”。

9“三合三变”工作法打造家门口“枫桥式”综治平台

咸阳市长武县全力打造新时代家门口“枫桥式”综合治理平台,进行力量整合、警地融合、资源聚合,促进“问诊”变“会诊”、“单防”变“联防”、“治理”变“智理”,全县呈现平安建设满意度持续攀升、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重点人员脱管漏管的“一升三无”态势,诉讼案件、治安案件、涉法涉诉案件分别同期下降38%、3.3%和53%,先进经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直播节目上播发。

10三市协同立法助力陕南民歌保护发展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聚集地域文化发展“小切口”,协同汉中、商洛对陕南民歌开展地方立法,开创全省民歌保护立法先河。瞄准民歌发展困境和市域战略定位,通过资源普查抢救、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演出交流等制度设计,推动陕南民歌长久保护、有效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提升陕南文化影响力,为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提供法治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