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工作动态
从“指尖”到“身边” 让劳动者安“薪”无忧
​——陕西省法律援助“安心行动”护航劳动者“劳有所得”
时间:2025-05-01 15:37
来源:陕西省法律援助中心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法律援助帮我确认劳动关系,我真不知道怎么能拿回劳动报酬……”铜川市快递员丁某手捧锦旗的画面,成为陕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守护劳动者权益的生动缩影。

“五一”劳动节之际,陕西省司法厅组织全省法律援助机构聚焦劳动者权益保障,以法律援助“安心行动”为抓手,努力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幸福生活、安心工作。

据了解,2025年至今,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劳动者法律援助案件2027件,受援劳动者2298人,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10807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221万元,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且充满温情的法律援助案例。

线上线下齐发力服务通道“零距离”

全省法律援助机构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升级,创新打造“智慧+实体”双轨服务模式,通过线上平台精准触达、线下网络全域覆盖,持续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构建起“7×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

依托陕西法律服务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法律咨询、文书代写、案件跟踪等一站式服务,持续畅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推广“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用户可通过视频咨询、线上文书代写等功能,足不出户获取专业法律援助服务。

据了解,陕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依托司法所及工、青、妇等部门设置 247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村(居)委会设置6609个联络点,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律援助全方位、体系化的服务保障机制。

此外,各地积极开展劳动者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活动。西安市莲湖区开设“周五社区法治日”,律师坐班解答邻里纠纷、财产分配等问题,实现法律服务“周周见、零距离”。西安市碑林区、铜川市等地将法律援助融入“春风行动”招聘会,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赔偿等咨询,前移服务关口。宝鸡市在建筑工地、工业园区设立法律援助宣传点,深入西凤酒建设工地开展“工伤认定三步法”等普法活动。

精准高效解难题服务保障“有温度”

针对劳动者群体特点,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实施“分类施策” 精准服务。

各地聚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通过“法律援助+行业调解”模式,化解劳动关系认定、平台纠纷等新型争议。渭南在零工驿站开设“法治夜校”,结合新就业群体案例,讲解劳动合同与承揽协议的区别,避免劳动者误入“协议陷阱”。安康市汉阴县成立4个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精准对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需求。

4月28日,陕西省司法厅、陕西省邮政管理局共同主办“法援惠民生 关爱新业态群体”活动,陕西省法律援助中心联合西安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走进某物流企业,为快递从业人员送上“法治大礼包”——通过专题宣讲《陕西省法律援助条例》、发放服务手册、现场“一对一”法律咨询等“组合式”服务,精准回应新就业群体需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60多名参与员工纷纷表示:“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拿到了实用手册,遇到问题知道该找谁了!”

多元联动聚合力权益防线“再升级”

全省建立“司法+行政+社会”协同机制,形成服务强大合力,及时解决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西安市组建劳动争议律师专家库,吸纳“七彩光”志愿服务驿站等社会力量,开展“法治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宝鸡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区总工会共同创建全市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样板站点。咸阳联合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为30余家中小企业规范用工制度,从源头减少劳资纠纷。

“不用打官司、不用跑断腿,政府部门帮我们把钱要回来了!” 宝鸡市金台区追索劳动报酬的农民工代表激动的话语,折射出法治的温度。宝鸡市金台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13名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后,立即启动与劳动监察、法院的“三方联调”机制,成功帮助13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187万元。汉中市通过“援调诉裁”机制化解纠纷,为12名服务员追回薪酬6.8万元。

在强化部门协作的同时,陕西同步推进“智慧法援”平台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法律援助提质增效,实现案件全流程线上监管。省法律援助中心对案件全流程监控,推行与案件质量、指派挂钩的差异化补贴发放机制,督促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有效提升。